清朝古诗书有哪些 我需要汉 隋唐宋元明 清朝的古诗各两首

发布日期:2024-09-18         作者:嘉怡生活网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论诗》清 ? 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顾炎武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2、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南营乍浦北南沙,终古提封属汉家。万里风烟通日本,一军旗鼓向天涯。楼船已奉征蛮敕,博望空乘泛海槎。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

  3、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赢,赠君谋父子郑板桥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过眼寸阴求日益;关心万姓祝年丰。阶下青松留玉节;夜来风雨作秋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我需要汉 隋唐宋元明 清朝的古诗各两首

  汉朝: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 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有些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古歌》等;有些诗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弃妇的痛苦哀怨,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等;还有些诗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如《枯鱼过河泣》、《乌生》等等。在艺术上,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叙事的形式,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孤儿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语言朴实凝练,不事雕琢,如《江南》;句式上灵活多样。

  隋朝: 薛道衡 - 昔昔盐

  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借马蹄?

  杨素 -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

  日落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唐朝:《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北陂杏花

  宋朝:《北陂杏花》作者: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饶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花影 》作者: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元朝:《绝句》作者: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

  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

  不肯下西天厢。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朝:《午日观竞渡 》作者: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朝天子· 咏喇叭》作者: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清朝: 《咏史》作者: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秋心三首》作者: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清朝的古诗

  清朝的古诗介绍如下:

  清朝的古诗以清初的康熙、雍正年间为代表,风格清新自然、豪放洒脱。

一、康熙年间的诗歌(标题:康熙的诗道)

  1.深耕于文学领域

  2.多才多艺的皇帝

  3.豁达开明的治国方式

  4.传统与西方文化并重

二、雍正年间的诗歌(标题:雍正的诗道)

  1.接纳真挚感情

  2.厌弃虚华假饰

  3.反映出时代变革

  4.自信的文体特点

三、清朝古诗的主题

  1.诗作的体裁:清代古诗以律诗和词为主要体裁,律诗注重韵律的押韵和平仄要求,语言比较正式严谨;而词则强调音韵的优美和感情的真挚表达,语言比较自由流畅。

  2.诗作的主题:清代古诗的主题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人生哲理等。其中,康熙时期的诗作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如《养正斋千字文》等;而雍正时期的诗作则更加重视个性和情感表达,如《浣溪沙·淡淡的思念》等。

四、清朝古诗的艺术成就

  1.清代古诗注重创新,采用了许多新颖的文学手法和表现手段,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运用自如,具有极高的书面表现力和审美价值。

  2.清代古诗善于借鉴各家文学成就,汲取各方面的文学营养,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文学生态。康熙、雍正等皇帝在文学上卓有成就,对清代古诗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3.清代古诗思想丰富,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宣泄。康熙诗风儒雅,崇尚忠孝仁爱;雍正诗则更加注重个性与人性的表现,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综上所述,清代古诗作品气韵天成,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

清代的诗词有哪些?

  1清初诗歌

   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大学者,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正如龚自珍所说“从来才大人,面貌不专一”,这三位学者也是名诗人。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字宁人,因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们习惯称他亭林先生。他在明末曾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拒绝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专事游历各地,进行学术研究。下面这首五言古诗《精卫》表述了他的爱国之心: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前四句是向精卫鸟设问:天下不平事很多,你为什么要填海不止徒然自苦呢?接下的四句是诗人借精卫之口言志:说自己也是填海的精卫,并且死而无怨。最后两句是借鹊、燕讽刺那些卖国求荣、卖身求荣的人,嘲笑他们忘却民族利益只去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黎州,浙江余姚人。他也曾参加抗清斗争,明亡后拒绝为满清做官,潜心著述,终成大家。他的《卧病旬日未已,闲书所感》表明了明亡后他的痛苦心情:

   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惭愧在灯前。

   梦中失哭儿呼我,天末招魂鸟降筵。

   好友多从忠节传,人情不尽绝交篇。

   于今屈指几回死,未死犹然被病眠。

   作者认为在明亡后的中国不好再生活下去了,为自己没能为国捐躯而感到惭愧。梦中失声痛哭被儿子唤醒;为亡友招魂时有飞鸟落到祭筵上,想象那可能是友人的灵魂化成的。许多死去的至交都可以入《忠节传》中,可是卖国投降的朋友也不少,给他们写绝交书都写不胜写(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之典)。屈指算来自己经历过多次死去的危险,如今勉强活着又被病魔缠住,承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他的许多诗作都充满着这样的爱国精神。

   钱谦益本是明末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尚书,但他没有经受住生死考验,投降了清朝,晚节不忠,被人诟病。他学问渊博,诗风老辣,影响很大。他注释的杜诗至今仍是研究杜甫的重要参考书。

   吴伟业(公元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他也是横跨明清两代的人。他的诗内容宽泛,成就很高,诗名很大。他的名诗较多,其中最著名的还是讽刺吴三桂卖国行径的七言歌行《圆圆曲》。诗一开头就直接进入主题: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鼎湖”代指死去的皇帝(相传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后乘龙升天,于是就把其处称为鼎湖),这里指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进北京时自杀于煤山事。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自成收复北京,并进而向西进军。他的全部军队都为崇祯穿上白色孝服。据说吴三桂本来是准备归顺李自成的,后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一说是刘宗敏)掠去,一怒之下改变主意投靠满清,并引清兵入关攻李自成。“红颜流落非吾恋”是拟吴三桂的口气,说失去一个女人我并不在意,主要是逆贼李自成太荒*腐败了。这是用反话讥刺吴三桂。吴三桂迅速扫平李自成起义军并占领其根据地(黄巾是汉末农民起义军,黑山是汉末农民军根据地,在此代指李自成)。祭奠完崇祯和其父吴襄后再和陈圆圆见面(吴三桂全家38口人全被李自成杀死。陈圆圆暂时下落不明,不是吴三桂不想见)。接下去大段诗叙述吴三桂娶陈圆圆的经过。陈圆圆原是苏州一个采莲女,后来成为名妓,还入宫当过宫女。从宫里出来成为贵戚家的歌妓,又被贵戚(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送给吴三桂。打败李自成后,吴三桂找到陈圆圆,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以后陈圆圆伴随吴三桂远征云南,直到吴三桂称王称帝,享尽荣华富贵。诗中说: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妻妾之类的事本不该和国家兴亡的事搅到一起,可是吴三桂这位“英雄”偏把美人摆到第一位,不惜让自己全家人被杀,使一个女人的名字留在历史上。这几句诗可谓讽刺入骨了。诗的最后借用吴王夫差沉缅酒色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比喻吴三桂,讥刺他空做一场美梦,留下千古臭名。这首诗的内容也许不尽与史实相符,但诗是可以这样作的。吴三桂先是背叛国家,后又背叛清朝,是千古罪人,应该受到唾骂。

   继吴伟业之后最著名的诗人是王士祯。王士祯(公元1634一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他的诗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其七言绝句作得尤其好。我们看他一首《初春济南作》:

   山郡逢春复乍晴,陂〔bēi杯〕塘分出几泉清。

   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

   这是描写泉城济南的春色。陂塘即池塘。春天阴晴多变,此时突然放晴,阳光下的池塘里流出一股股清凉的泉水。济南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称。春雪过后城南千佛山的山影映入城中,无处不赏心悦目。再读他《真州绝句》之一首: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真州即今江苏仪征。江岸住的多是渔民,到处点缀着疏疏的柳树和池塘。傍晚风平浪静,在深秋的红树林中热热闹闹地在买卖鲈鱼。这是渔米乡的景致,描绘得简洁利落,宁静中带出活气。王士祯还是一位诗歌理论家,他推崇唐诗,强调诗要清新明丽,语言含蓄,要有神韵。这就是有名的“神韵说”,有相当影响。

   清初诗人还有号称“南施北宋”的施闰章和宋琬,又有查慎行、赵执信等,他们虽不是当时的第一流诗人,可也相当著名。

   2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乾隆、嘉庆时代)是清王朝稳定发展的时期,学术上形成“乾嘉学派”,在考订、整理古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伟大的小说《红楼梦》。诗歌创作也有不小的成绩,是诗人辈出的时代。

   这里应该提一笔乾隆皇帝,因为他喜欢到处题诗,所谓“乾隆遗风”大家都熟悉。他曾说“平生结习最于诗”,最推崇杜甫,是个热烈的诗歌爱好者。晚年自称平生赋诗四万多首,仅就数量说,他可能是中国“第一”诗人。他的许多诗摆皇帝架子,无甚特色,因此文学史上从没有人提到他。其实,他有一部分诗是写得挺不错的。我们从他的《过蒙古诸部落》中选几首读一下。其一: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边。

   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这是一幅黄昏牧归图,熟悉牧区生活的人都知道儿童骑马寻牛是常事,并且凭经验总能把牛找回来。其二:

   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

   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小儿骑骆驼,嘴里吃着乳饼,高兴得不得了。有时偶而掉下来落在软草上,他就势顽皮地学着父亲跳起天魔舞(蒙古舞名)来。写得活泼可爱,恰似一幅牧民风俗画。其三:

   猎罢归来父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

   折杨共炙倾浑脱,醉趁孤鸿马上飞。

   猎罢归来,升起篝火烤鲜肥的鹿肉,拿出皮制酒囊(浑脱)尽情一醉,然后翻身上马追逐孤鸿飞驰而去。这就把勇壮剽悍的蒙古民族性格和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活画出来了。诗中散发出浓郁的草原气息,这是那些文弱书生写不出来的。

   沈德潜(公元1673—1769年)是乾隆年间影响较大的诗人。他字确士,号归愚,苏州人。他主张写古诗要以汉魏为准,写近体诗要以唐诗为准。他倡导“格调说”,即诗的内容要“温柔敦厚”,作诗要讲求格律、声调。按他的标准,他曾编选过《古诗源》、《唐诗别裁》等几部书,直到今天仍在印行。他在朝做官时和乾隆皇帝关系密切,是诗友。退休后,乾隆路过苏州时还召见过他。沈德潜有些小诗写得很新巧,如《过许州》:

   到处陂塘决决流,垂杨百里罨〔yǎn掩〕平畴。

   行人便觉须眉绿,一路蝉声过许州。

   许州即今河南许昌。这样的夏景常见:池塘里流着清水(决决,流水声),垂柳罨覆着平野。到处一片翠绿,满眼都是生机,使人觉得仿佛胡须眉毛都被染绿了,一路蝉声伴你走过许州。这下联想象新奇,不落陈套,令人觉得新鲜而又贴切。他的五绝《晚晴》也颇有新意:

   云开逗夕阳,水落穿浅土。

   时见叱牛翁,一犁带残雨。

   乌云拉开空隙透出夕阳,仍有稀稀落落的雨点落在地上,可见是一场小雨。老农仍在喝牛耕田,犁铧上仍带着残留的雨滴。这一首也是下联写得形象。沈德潜影响大的是他的诗说和他编的历代诗别裁集,自己没有特别有名的诗传世。

   提起郑板桥几乎人人皆知,他以绘画和书法闻名于世,其实他还是一名诗人。他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从不标榜什么派别,写诗从不装模作样,有话就说,直抒胸臆,憎爱分明,人们很爱读。我们先读他一首题画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他在山东潍县做知县时题在一幅画上的诗。他出身贫苦,做官不忘民间疾苦,也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另一首《题竹石画》诗也被人们喜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用劲竹顽强的生命力比喻人的顽强精神,既是勉励世人,也是勉励自己。他曾自称“不仙不佛不圣贤,笔墨之外有主张”。他的画怪,字怪,诗也别具一格,怪得可爱。

   袁枚、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其中袁枚知名度最高。袁枚(公元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年轻时中过进士,入过翰林,当过县令,33岁便辞官归家,终其一生都以诗文自娱,是个典型的文人。在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同时,袁枚提倡“性灵说”。所谓性灵,就是真性情,真感受,或者说是“赤子之心”。他反对模仿,认为模仿的作品虚假,只有真实才有生命。他曾说:“蛟龙生气尽,不如鼠横行。”这些见解无疑是正确的,只是他没有认识到丰富的生活阅历的重要,使他的理论瘸了一条腿。他的七古《独秀峰》写得很有意味: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前六句描摹独秀峰的孤立状态,平淡无奇,突然笔锋一转由山峰说到做人:为人正直有时可能会被孤立,这也同独秀峰一样,有独秀之美,不必为此烦恼。由于有这最后两句全诗就耐人寻味了。再看他的《马嵬》诗之一首: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人们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之后,都为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叹惋不止。袁枚认为社会上像杜甫《石壕吏》所写的那种家破人亡的悲剧无时无地不有,那要比李、杨的悲剧凄惨得多。这个翻案文章作得多好!诗人和一般人唱反调,一细想,这个反调唱得有理,启人深思。袁枚的生活内容就是写诗作文,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他作诗态度极为认真,到了老年仍像年轻女孩梳妆打扮一样,自己未修改满意之前从不示人。这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有人吹嘘自己写诗作文文不加点一稿成,表示自己文思敏捷,读了袁枚这首诗应该感到惭愧。袁枚诗佳作不少,但没有历史上一流诗人那类大作,这是为什么?他说:“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所谓“灵犀”,就是他说的“性灵”,或者说是灵感,这他不缺乏;但他缺乏生活——广阔的社会生活,因而写不出大作。他写的《随园诗话》有许多很好的见解,至今广为流传,相比之下他的诗作就逊色了。

   和袁枚同时又有翁方纲提出新理论——“肌理说”。他所说的“肌理”,就是道理和文辞,也就是学问。这种主张导致后来形式主义诗风的发展。

   比袁枚略晚些出现一位著名诗人黄景仁(公元1749—1783年)。他字仲则,江苏武进人。家贫好学,怀才不遇,35岁便死去了。他的好些诗在其生前就广被传诵。如《癸巳除夕偶成》一诗至今仍常被人们引用: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漏,是古代的计时器。除夕之夜,在千家万户欢声笑语中时间慢慢逝去。诗人孤独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桥之上,仰望星空陷入沉思。他感到可见的现实之外,似乎酝酿着某种危机正在暗暗向社会袭来,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人们尚未觉察。这首诗作于1773年,当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过了这个“盛世”,清王朝就急剧走下坡路了。作者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居安思危,这正是我们文化传统中可贵的“忧患意识”。

   3晚清诗歌

   果然如黄景仁预感的,巨大的忧患降临到中国,从鸦片战争始中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也正是在此时出现了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

   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璱〔sè瑟〕人,号定盦〔ān安〕,浙江杭州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他就看清了官僚政治的腐朽,预感到危机的来临,呼吁进行社会改革,写了许多抨击现实的著作,诗歌也是他批判现实的武器。他的《咏史》一诗向来被人称道: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牢盆”是煮盐的器具。牢盆狎客指盐商即有钱人。“团扇”代指美人。团扇才人即专门吟咏*辞艳赋的无聊文人。田横是秦末起义英雄之一,刘邦统一中国后他以自杀拒绝降汉,其500名部下也随他悲壮自杀。这首诗以悲愤的心情谴责社会的堕落。东南地方的人们整日过着奢侈*靡的生活,上层社会的人们只知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钱人操纵社会,帮闲文人洋洋得意。人们谈起“文字狱”都吓得半死,不敢说真话;有人写书著文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最后作者愤激地指问:像田横及其部下那一类刚勇猛烈的中国人都哪里去了?难道都爬上官位享受荣华富贵去了吗?作者忧愤之情难以自抑,诗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和龚自珍齐名的魏源也是一位思想家和诗人,其忧国爱民的诗作同龚自珍近似。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有许多好诗传世。

   鸦片战争之际,出现过许多爱国诗篇,如诗人张维屏的长诗《三元里》就写得有声有色,表现了鲜明的爱憎,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的抗英斗争: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乡分远近旗斑斓,什队百队沿溪山。

   真把乡民的义勇精神和壮大的气势活画出来了。接下来写英军的狼狈状态: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夷兵所恃惟枪炮,人心合处天心到:

   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

   下者田塍〔chéng承〕苦踯躅,高者冈阜愁颠挤。

   老天也来帮忙下起大雨,火药淋湿,枪炮失灵,英军死伤惨重,眼看就要被全歼。可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阻止三元里民众进击,网开一面,使残余的英军得以逃遁,这使诗人无比愤慨。优秀诗人替人民说了话。

   到19世纪后期,清王朝内外交困,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救亡运动的展开与发展,梁启超等人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语),也即以旧形式表达新思想,应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也就在这时出现了杰出诗人黄遵宪。

   黄遵宪(公元1848—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人。他是一名职业外交家,在东西各国居住多年,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他一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并且是清末维新运动中的一员。他说:“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就是主张写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说自己要说的话,不要去当古人的奴隶。他经历多,“百年过半洲游四”,到过四大洲,见识深广,思想解放,所以他的诗内容开阔,手法灵活,真正实现了他“我手写我口”的主张。时移世易,人的思想也要随着世事的变化而进步,他的《感怀》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

   世儒诵诗书,往往矜爪嘴。

   昂头道皇古,抵掌说平治。

   上言三代隆,下言百世俟。

   中言今日乱,痛哭继流涕。

   摹写车战图,胼胝〔piánzhī骈枝〕过百 纸。

   手持井田谱,画地期一试。

   古人岂我欺,今昔奈势异。

   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

   识古贵知今,通情贵阅世。

   卓哉千古贤,独能救时弊。

   贾生《治安策》,江统《徙戎议》。

   当世的儒生们迂腐、固执、僵化、无知,他们诵读古书仅是武装嘴巴,装点门面。他们动辄说古代如何如何,指手划脚高谈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开口就是夏商周三代,说百代以下只要效法三代就好了。说到今天的乱世,他们只会痛哭流涕。继而大讲古代车战的经验,累死累活写出长长论文;或者研究古代的井田制,并要拿到今天实行。诗人说,古人并不是存心骗我们,只是今天和古代已完全不同,古人那套东西怎能用于今天?儒生们对当今世界懵〔měng猛〕然无知,就没有资格评论当前世务。认识历史是为了认识今天,要了解今天更重要的是去观察世界。历史上的卓越人才都是能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的,像汉代的贾谊写《治安策》、晋代的江统写《徙戎议》那样。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不算稀奇,但说在一百多年前,那是须有相当见识的。在他的《人境庐诗草》中,诗人还介绍了许多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知识,讲到许多中国人闻所未闻的事物,开阔了当时人们的眼界。

   和黄遵宪同时的一些著名的维新派人士,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也都有许多好诗留世;而当时以复古为趋向的“同光体”诗人却没有什么传世之作。

   19、20世纪之交,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许多革命志士如章太炎、秋瑾、邹容、陈天华等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的铮铮作响的诗句将与他们的英名一样永远垂示后人。下面是秋瑾的一首《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她忧心如炽,奔走救国,这种感情宣泄出来就成为动人的好诗,读过之后一位爱国女英雄的形象就矗立在我们眼前。

   邹容在1901年东渡日本之前也曾写诗言志: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他写过著名的《革命军》一书,号召人们参加革命斗争,并把自己19岁的年轻生命献给了革命。

   以柳亚子等人为首,以同盟会员为主体的“南社”是一个著名的诗歌团体,其宗旨很明确,就是要以诗歌为武器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优秀诗作。如南社重要成员苏曼殊的《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

   蹈海鲁连不帝秦,茫茫烟水着浮身。

   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前一首以战国末年反对秦始皇称帝逃隐海上的鲁仲连自比,表示抗清决心;后一首用《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意思比喻清末战乱,对许多荆轲一样的猛士为民族解放捐躯表示悼念之情。

关于清朝的古诗有哪些

  1、《题秋江独钓图》

  清代: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译文:

  戴着一顶斗笠披着一件蓑衣坐在一只小船上,一丈长的渔线一寸长的鱼钩。

  高声唱一首渔歌喝一樽酒,一个人在这秋天的江上独自垂钓。?

  2、《论诗五首·其二》

  清代: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3、《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4、《减字木兰花·偶检丛纸中》

  清代:龚自珍

  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十年千里,风痕雨点斓斑里。莫怪怜他,身世依然是落花。

  译文:

  人心和天意变化无常,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还保存着十年前的花瓣。迷离恍惚,转眼树上的花开又十年。

  自己十年中往来奔波,受尽了折磨。不要去怜惜花瓣,其实自己的身世,也是和落花一样飘零。

  5、《论诗五首·其三》

  清代: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译文:

  纷纷的艺苑里各种说法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对错互见,深浅不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时也五花八门。这时需要的是独具慧眼,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

  如果自己见识低下,就像矮人看戏似的,自己什么也没看见,对戏的好坏心中没有定数,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论事物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好了,今天关于“清朝古诗书有哪些”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清朝古诗书有哪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