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多少名称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山西面食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4-09-20         作者:嘉怡生活网

  馒头古称“蛮头“,蛮人之头的意思。相传诸葛亮南征孟获 时,当地习俗必杀人头祭神方可用兵。武侯不同意这样做。便以 肉包子代替人头。包子如人头状,上边画有耳、鼻、眼、口等。 自此,馒头的名称算是传开了。此后,历代又称馒头为馒首、曼 头、不托、蒸饼、笼饼、包子、肉心馒头……

   古人之所以称馒头为包子,是由于馒头里带有肉馅的缘故。 直到清代,北方才将带馅的称为包子,不带馅的叫做馒头。

  馒头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创造者据说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是智慧的象征。他一生为复兴汉室,呕心沥血,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不仅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对国赤胆忠心,爱民如子。他创制馒头就是一则爱民的典型事例。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秋天,诸葛亮采取攻心战,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与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关系后,班师回朝。大军行到泸水,忽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军队无法渡河。诸葛亮精通天文,对天气变化非常熟悉,但这突然的变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请教前来相送、对这一带地理气候非常了解的随从。随从说:“这里几年来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战死在这里,这些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怪,凡是要在这里渡水的,必须祭供。”诸葛亮想到这些战士,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尸他乡,如今战争结束了,将士们得胜回朝,他们却永远成为异乡孤魂,祭奠他们是应该的。他问随从用什么作祭品。随从回答说:“要用七七四十九颗南蛮首级祭供才会平安无事,而且来年肯定丰收。”诸葛亮一听,心里一沉: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颗首级去祭奠,不又是平白无故地增加49个冤魂吗?这样循环往复,冤魂就越积越多,泸水便永无宁日。再说,用刚归降的“南蛮” 首级做为祭品,这代价也太大了。

   诸葛亮决定不以人头祭泸水。他来到泸水边,只见阴气四起,恶浪汹涌,士兵和战马也处在惊乱之中,看来不祭是不行的。当地土人对诸葛亮说:“上次丞相渡泸水之后,水边就夜夜鬼哭神号。从黄昏至天明,从不断绝。”诸葛亮心想,看来罪在我身上,怎么能牵连无辜军民呢,并决定亲自祭供。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用另一种物品替代首级的绝妙办法。他命令士兵杀牛宰羊,将牛羊肉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外面包上面粉,并做成人头模样,入笼屉蒸熟。诸葛亮将这肉与面粉做的祭品拿到泸水边,亲自摆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后一个个丢进泸水。受祭后的泸水顿时云开雾散,风平浪静,大军顺顺当当地渡了过去。这种代替人头成为祭品的东西被称作“蛮首” 。

   但是称为“蛮首”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用“蛮首”作供品进行各种祭祀。但称为“蛮头”实在不雅,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而且“首”、“头”同义,后来就把“蛮头”称作“馒头”。馒头作了供品祭祀后被食用,人们从中得到启示,以馒头为食品。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山西面食有哪些

  1、馒头:馒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2、莜面栲栳:传统面食,用莜麦面蒸制而成,配之羊肉臊子,加上各种佐料,莜面的营养价值极高,其脂肪含量是小麦、大米、高粱、荞麦、黄米这六种粮食的6倍,释放的热量等同猪肉或肥牛。

  3、高粱面鱼鱼:高粱面鱼鱼是高粱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搓制成光滑如“小鱼”般的形体,是山西晋中、吕梁、晋北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做的经典面食,尤其是忻州一带,这是人们招待客人的“佳肴”。因山西人叫“高粱面”为“红面”,因此,“高粱面鱼鱼”也叫“红面鱼鱼”。

  4、烧麦:又称烧卖、肖米、稍麦、稍梅、烧梅、鬼蓬头,在日本称作__,是形容顶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状,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喷香可口,兼有小笼包与锅贴之优点,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5、剪刀面:剪刀面是山西省的面食小吃。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

  6、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刀削面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据传是唐朝驸马柴绍始创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

食物名称有哪些?

  食物名称有:

  包子、油条、豆汁、麻花、饺子、烧卖、馒头、驴打滚、火烧、肉夹馍、囊、豆腐脑、吊炉饼、馄饨、火锅、臭豆腐、肠粉、羊肉串、热干面、牛肉丸、月饼、粽子、汤圆、酸辣汤、手抓羊肉、糯米糕、烤地瓜、米粉、麻辣烫、辣条、串串香、东北煮、红肠、佛跳墙、叫花鸡、周黑鸭、酸菜鱼、地三鲜、腊肉、豆腐乳、杂粮煎饼等。

  小窍门

  一般情况下,可从食物的颜色、味道、生长环境、地理位置、生长季节几方面来看。从颜色来看,绿色植物与地面近距离接近,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等。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被阳光长期照射,故而性偏热。

  从味道上来看,味甜、味辛的食品,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多,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

饭店的白馒头和黄金馒头叫什么

  金银馒头。饭店的白馒头和黄金馒头是菜单上单品的名称。金银馒头又名金手指,金银馒头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名点,是历史悠久的主食品,也是北方地区常用的主食品,经过面团发酵蒸制而成,此馒头大小一致,洁白光亮,暄软细腻。

馒头起源于中国北方最早称为什么?

  你好! 下面就系统说下馒头的来源: 一 “馒头”最早的名字叫什么: 现在我们吃的“馒头”在古代,最早叫“面起饼”。 后来还有很多叫法,比如,蛮头,笼饼, 玉柱, 灌浆,饾饤等等。 其实,即使到了现代,馒头的叫法仍然很混乱。比如我国北方地区把无馅的也叫做“馍”、“卷子”,也有叫做“包子”的。 南方之有焰馒头的,也有叫做“面兜子”、“汤包”的。 我们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事物绀珠》里有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意思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 因此,“面起饼”是中国最早的馒头。 二:馒头的发展历史:(以历史朝代为序) 到了明代,明人加郎瑛的在《七修类稿》一本书里有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刚开始就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晋束晰《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三春之初,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俗称冬属阴,夏属阳,春初是阴阳交泰之际,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当初馒头都是带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 到了晋朝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名义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 到了唐代,馒头的形态变小,有叫作“玉柱”、“灌浆”的。 在《汇苑详注》一本书中也有记载:“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南唐时,又有“字母馒头”。唐人徐坚《初学记》把馒头写作“曼头”,《梦粱录》中,又作“馒〔设换成饣〕”。《集韵》:“〔设换成饣〕音豆,与饾同,饤也”。”“饤”又作“〔月丁〕”,《玉篇》:贮食之义。《玉海》:“唐,少府监御馔,用九盘装垒,名‘九饤食’。今俗燕会,粘果列席前,曰‘看席饤坐’。古称‘饤坐’,谓饤而不食者。按《唐书·李远传》云:‘人目为钉会梨。’今以文词因袭,累积为饾饤。”这就是说,“饤”其实从“钉”来,“饾饤”是指供观觉的看席。韩愈有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饤饾。”可见当时馒头是作为供观赏的看席。但“饾饤”指的是点心之类,也就是把馒头列为了点心。 到了宋代,当时的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羊肉馒头”、“大学馒头”。 岳珂有《馒头》诗:“几年大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枚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诞才合慰馋奴。” 到了清代,馒头的叫法出现了分歧:北方把无馅的叫做“馒头”,有馅的叫做“包子”。 而南方则把有馅的叫做“馒头”,无馅的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清稗类钞》里有记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馒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鹤林玉露》曰:有士人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大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绿者也。’盖其中亦有馅,为各种肉,为菜,为果,味亦咸甜各异,惟以之为点心,不视为常餐之饭。”但《清稗类钞》又把有甜馅者称“馒头”。“山药馒头者,以山药十两去皮,粳米粉二合,白糖十两,同入擂盆研和。以水湿手,捏成馒头之坯,内包以豆沙或枣泥之馅,乃以水湿清洁之布,平铺蒸笼,置馒头于上而蒸之。至馒头无粘气时,则已熟透,即可食。” 三: 馒头的名字的由来:馒头的叫法,知道今天仍然很混乱。比如北方把无馅的,有的也叫做“馍”、“卷子”,也有叫做“包子”的。南方的有焰的馒头,也有叫做“面兜子”、“汤包”的。现时不管什么样的有馅的无馅的馒头,其实都距诸葛亮当初创制的馒头相去过远。馒头的馒字,最早作“〔曼字的又换成方〕”。卢湛《祭法》:“春祠用〔曼字的又换成方〕头。”荀氏《四时列馔传》:“春祠有〔曼字的又换成方〕头饼。” 查唐赵〔磷字换成王字旁〕《因话录》,则有另外的说法:“馒头本是蜀馔(此说,似乎在诸葛亮之前已有馒头),世传以为诸葛亮征南时以肉面像人头而为之。流传作‘馒’字,不知当时音义如何,适以欺瞒同音。孔明与马谡谋征南,有攻心战之说。至伐孟获,熟视营障,七纵而七擒之,岂于事物间有欺瞒之举,特世俗释之如此耳。”四: 馒头的种类(附图)1. 普通馒头:

  2. 花馒头:

  3. 南瓜馒头:

  4. 戗面馒头:

  5. 小笼馒头:

  谢谢!!

馍指的是什么东西?

  面制食品,通常指馒头:馍馍、蒸馍。

  馒头,古称“蛮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馒头”一词最早单指含馅的馒头,今北人多称其为“包子”,“包子”一词始于宋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到清代才渐渐分化。而吴语区等地仍保留古称,将含馅者唤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好了,关于“馒头多少名称”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馒头多少名称”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