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多少划

发布日期:2024-10-27         作者:嘉怡生活网

  三千铁炮这个数量有一定的问题。同时,考虑到诸多因素,织田军也并没有使用铁炮作为绝对主力贯穿整个合战。换句话说,铁炮在此战中,的确发挥出了其他合战中所没有的效果,但是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依靠的仍然是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长篠合战一共历时八个小时,在这八小时中,最初的小规模作战和最后武田军的败退消耗了大约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实际的战斗进行了约6个小时。如果铁炮是作战主力的话必然要贯穿这六个小时。可是,铁炮是一种利用火药的爆发力将弹药迸发出来的武器,每次发射都会使銃身变热。三百年以后的戊辰战争之一箱館战争中的二股口之战,土方岁三公率领箱馆军使用铁炮持续作战五个小时。期间由于銃身太烫而不得不用水进行降温。当时铁炮的制造工艺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长篠合战时期,尚且只能持续5个小时,以战国时代的制造工艺来看,当时的铁炮是根本不可能贯穿整个长篠战局的。 此外,联军使用的弹药又是另一个问题。以当时的发射速度来看,一个熟练的铁炮手在一分钟内可以完成两击,这样六个小时就要消耗掉七百二十发弹药,三千人将消耗二百一十六万发弹药。这是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这样数量的弹药,是如何补给到军前的?信长虽然占有富庶的近畿,也不至于这么奢侈吧。 《信长公记》也对长篠合战进行了描述,不过书中提到的弹药数量只有两万发。两万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分发到每个铁炮手手里的只有六发。这当然也不现实。 考虑到铁炮的性能,弹药的补给,以及后世的资料的发掘。将以上因素综合的来看,二十万发的数量是比较现实的。每人六十六发的限额足够连射半个小时。至于后来通过文献推测出的三段击战术其实并非信长首创,而是来自当时的纪伊国杂贺众。这种方法仅仅是为了提高短期射击的连续性和对敌人的杀伤力。并不能左右整个战局。 客观地来说,当时的铁炮由于拥有普通远程武器没有的可一击致命的杀伤力(别看战国**里那么武士身上插满了箭仍然拼死作战,那不是他狠,那根本是箭的射速不够,被夹在盔甲里了),特别适合对付拥有重型护甲的骑兵部队。虽然由于精确度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杀伤力有限,却可以给敌人造成心理上挥之不去的威慑,极大挫伤士气(运气好点把敌大将讨取那可就太赚了)。这也是铁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整个战局的因素之一。 在通过论证推测出铁炮对当时作战的影响之后,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战况本身。 面对不得不战的窘境,武田胜赖仍不失一代名将的风采。在考虑到兵力的对比问题后,他命令全军布鹤翼之阵。特别加强了军团的两翼,从后来的战况来看,胜赖两翼齐飞的策略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织田信长同样命部队沿连子川布阵,却是使用平平无奇的横阵。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显然还是为了求稳。因为使用横阵,阵形的长度就同武田军展开的鹤翼之阵相同。而由于联军兵力是武田军的三倍,所以整个阵型的厚度远远超过了武田军。此外,联军在横阵的正前方加设了防御柵。并配置了三千人的铁炮队。拥有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武田军当然知道铁炮的厉害,当初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在注重骑兵战术的同时,也非常关注铁炮这种新式武器的发展,只是由于资金有限才没有大量采购。战国时代,普通的弓箭射程不到100米,而铁炮射程普遍在100-200米之间。在初速情况下可以很轻松地穿透重甲。如果武田军正面突击拥有多层防御墙的织田、德川联军的话,无意是在自杀。为此,胜赖再次召集重臣讨论如何行之有效地打击联军。 在他们看来,信长的战术已经非常明显了:通过袭击并占领武田军背后的鳶巣山,将武田军与武田领分断,一旦武田军退却则联军将展开追击。对武田军实施前后夹击。同时,正面的防御柵工事早已修筑完毕。如果武田军强攻联军主力,则使用铁炮队从栅栏后面进行攻击。武田军若退则派兵冲出栅栏追击,敌军再来则再退入栅栏之后,使用长枪和铁炮阻击。简单的说,联军利用兵力是武田军三倍的优势,准备引诱武田军进行消耗战。 武田军虽然明白信长的意图,但是由于鳶巣山失守,留给他们的选择已经不多。要么冒着大败的危险强行撤兵,要么就以目前军力与敌决一胜负。考虑再三,最后胜赖决定一战(毕竟还是年轻啊……)。他将一门的武将全部配置在阵型中央。而将几乎所有的武田家当世名将拨入左右两翼。他的目的是通过加强两翼,利用武田军在机动性上的优势,从侧翼迂回攻击敌人。 胜赖的确看出了联军阵型的一大弊端,织田、德川联军的阵地背靠山,正面是精心修筑的工事。在这样狭窄的地面上,军队间左右移动非常不便。中央的部队更是很难给左右两翼以有利的支援。这个漏洞的确非常要命,但是胜赖忘记了,他把原本应归入本阵的部队划至两翼,直接造成了中路防守的空档。用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来对付信长这样的当世名将,就有失偏颇了。 武田全军沿着连子川展开。右起是马场信春(房)、真田信纲、真田昌辉、穴山信君、土屋昌次、一条信龙、武田信丰、胜赖本阵、小幡信貞、武田信康、内藤昌丰、原昌胤、最左边的是大将山县昌景率领的武田精锐赤备。 武田军两翼部队的突击掀开了长篠、设乐原合战的序幕。织田、德川联军最初估计:武田军会将攻击重点选在中央,而展开的两翼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正是因为判断上的失误,战局开始阶段武田军竟然取得了优势。武田军的左右两翼不顾损失、强行突破了联军的铁炮阵,最右翼的马场军700人面对数倍于己的佐久间信盛队和水野信元队(总数超过6000人)努力奋战,竟然成功地突破敌阵(这里顺便提一下,据说合战前佐久间信盛曾被胜赖策反。联想到之前三方原时的狼狈逃窜,再看看6000人的队伍居然被700人杀得节节败退,织田信长在日后流放他想来一点也不冤枉。)武田右翼奋战的同时,左翼的山县昌景1500人也与联军中的德川势6000人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武田的中军继续保持着沉默,而两翼部队却在与德川队的遭遇战中节节推进,武田势的迂回作战一度取得了成功。此时的信长终于明白胜赖的真实意图。他急令中央部队冲出栅栏,突击以武田家一族众为主的武田中军。(很简单的论证法,既然两边强了,那中间必然是弱了) 任何阵法都有其弱点,胜赖布鹤翼阵的命门就在其作为进攻枢纽的中央部。一旦中军出现问题。左右两翼就会被分断孤立,最后被敌军各个击破。 就这样,随着战况的变化,织田、德川联军从合战初期的防御转为进攻。而设乐原合战开始三、四个小时后,武田军一度占有优势的局面在信长攻击的命令下被逐渐扭转了。以羽柴秀吉、泷川一益为首的联军中军同时发起攻击,正在旁观战况的武田一族见此早已慌了神,完全不顾胜赖下令迎击的指令,纷纷退却。整个中军只剩下信玄时代的勇将小幡信贞还在拼死抵抗,面对有着压倒性兵力优势的联军,信贞最终在乱战中阵亡。 信长见中军得手,武田军一族已纷纷败退。立刻下令将武田军左右两翼分断。面对这种危险状况的武田军充分发挥了善战的本色,胜赖亲率直属部队的一部分并入山县队。而靠近右翼的穴山信君则并入马场队,继续加强两翼的兵力,完全无视敌军已经突破中央,继续向联军的两翼施加压力。 可是,由于武田军的穴山信君队在之前的中路对决中受到重创,缺乏足够的预备队进行替换,在苦战后被迫撤退,得不到足够增援的马场队和真田队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冲破联军的左翼。不得不转入守势,真田兄弟在突击战中先后战死。而武田的左翼部队虽然得到了胜赖旗本队的援助,但是由于左翼军指挥官山县昌景在之前的血战中已中铁炮战死,赤备军的指挥陷入混乱之中。尽管内藤昌丰和原昌胤拼死进攻,却仍然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此时的联军已经在信长的指挥下彻底将武田军的左右两翼切断。剩余的武田军完全陷入了织田、德川联军的包围之中。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全军覆没。 看到已经无力回天的胜赖被迫率军突围。混战中,内藤、原、土屋等大将先后战死。只有马场信春率本部为胜赖杀开血路,在胜赖成功撤退后又以残部为殿军死守,不久战死。就这样,设乐原合战最终以武田家的惨败告终。后据《甲阳军鉴》记载:此战武田军阵亡、失踪、逃散的士卒过万,家臣团更是折损大半,战死的几乎都是跟随了信玄身经百战的名将。 织田德川伤亡6000多.从上述可见并非黑导**搬胜赖无能到如此地步 经此一败,武田家元气大伤,再也无力西进,眼看着织田家一步步地壮大。此后,虽然胜赖开始注重领内的治理,但已经为时太晚。七年后的天目山一役后,武田家灭亡。 从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在长篠、设乐原合战中,武田胜赖的确显示出他作为猛将善战的一面,但是一场战争并不只是在战场上的厮杀。胜赖在政略、战略和战术上均败给了信长,最后的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政略方面:武田军的领内动员力至少在三万以上,但是由于信长的盟友上杉谦信牵制了武田军的部分兵力,考虑到来自于越后的威胁和农业方面的原因。胜赖最后仅动员了一万五千人前往长篠城,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信长不会出动主力,如此想当然的构思已经先失了一着。 在战略上,武田军面对长期作战的有利局面,没有仔细看护军事要地鳶巣山砦,被织田、德川联军轻易地偷袭得手,导致后路被断处境艰难。这在战略上是极大的失策。 战术是胜赖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冒险将所有的优秀指挥官全部派往前线,只留下无能的一族部队配置在中路完全是一种军事赌博。这种做法一度在战况上取得了优势,但信长最后还是察觉出了胜赖的意图,主力猛扑武田军本阵,武田家中路的迅速溃败直接导致了整个战役的失利。在战术方面,他将清一色的一族部队配置在本阵现在看来是一大败笔。如果在其中能多搭配几个久经考验的老将,本阵显然不会这么快崩溃。武田在整个战役中的损失应该也会小很多。 诚然,我们不能对胜赖要求过高,用他父亲的才能来要求他显然是过苛的。即便是信玄,也曾在年轻的时候惨败给村上义清。不过那只是一场局部战争的失利,对整个战局的大势并无多少影响。而天正三年的长篠合战则不同,胜赖不但输掉了战争,也输掉了武田家的将来。 笔者后记:文章总算是写完了,过去本人一直是受黑泽明先生的毒害(笑),以为长篠合战就是依靠铁炮将武田军击溃的。现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又经友人指点才明白。由于胜赖初期的战术得当,使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攻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不过初期突击的时候损失的确很大)。到后期陷入接触战后,铁炮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深受手中材料的影响,在本人描述的整个战局上基本没有铁炮手们什么事。(没办法拉,为了纠正光荣公司的乱谈,各位铁炮兄弟们就牺牲一下吧^^) 顺便提一下竭力鼓吹铁炮制胜论的《长篠日记》和《信长公记》,最近看了学研社专职作家大山格写的关于长篠合战的研究,他通过对两部史书的对比,让人惊奇地发现其间居然只有三处地方的描写是相同的。而《甲阳军鉴》则基本上照搬了《长篠日记》的内容,不足信。 此外,设乐原合战一般指的是武田军与织田、德川联军的决战,而长篠合战则要从兵围长篠开始算起哦。

  好了,今天关于“貞多少划”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貞多少划”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
标签: 貞多少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