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姓危多少 全国姓危的有多少族人啊?

发布日期:2024-09-29         作者:嘉怡生活网

  读音:wēi

  笔划顺序:

  排名:危姓是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40之姓氏。

  起源:

  1、周武王庶子的赐姓。

  2、甄丰之子甄寻根据避难地方的名字而起的姓氏。

  3、三苗族所居住的地方而起的姓氏。

  分布:

  危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邵武、广东英德、广州花都,辽宁清原,山西太原、大同,陕西韩城、汉中,湖北老河口,湖南芷江,江西南康、抚州、崇仁、峡江,福建清流、建宁、广西南宁,安徽东至,四川成都,重庆綦江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有此姓。

扩展资料

  危意思:

  1、危险;不安全(跟“安”相对):~急。~难。转~为安。居安思~。

  2、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害。~及。

  3、指人快要死:临~。病~。

  4、高;高耸:~冠。~樯。~楼。

  5、端正;正直:正襟~坐。

  6、二十八宿之一。

  7、姓。

  组词

  1、垂危[chuí wēi] 病重将死:生命~。~病人。

  2、危机[wēi jī] 严重地危害到成败生存的关头。

  3、危坐[wēi zuò] 腰伸直坐;端坐。以示端正恭敬。

  4、濒危[bīn wēi] 接近危险的境地,指人病重将死或物种临近灭绝:病人~。~动物。

  5、危笃[wēi dǔ] (病势)危急。笃(dǔ):(病)重。

全国姓危的有多少族人啊?

  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汉、唐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

  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都是苗族的后裔。东汉学者

  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知道,苗族又称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来就遍布于现在的四

  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南、广西及琼州等地,与汉人毗 邻而

  居,关系非常密切。

  《舜典》的“传”中,曾将当时三苗的来龙去脉加以介绍说:

  “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另外,其《名义

  考》也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

  由《舜典》的这些文献看来,古代的三苗本来是痊于江南的一

  个国家,是由缙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谓缙云氏,则是黄帝时的夏

  官之名,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缙云山的仙都山一带,算是黄帝名下

  的一个诸侯。如此看来,苗族的历史跟汉族一样的长,源自苗族的

  危姓中国人,的确足以自傲。

  从四、五千年以前便居住于江南一带的苗族,后来虽然陆续播

  迁到其他地方,并且先后以●族、●族或黎族的不同面目在历史上

  出现,但是,有许多苗族后裔仍然停留于老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因此,后来危姓的人士的主要聚居于江西一地,就很容易解释了。

  江西的苗裔危氏,经过长时期与汉人在生活上的打成一片,到

  了唐朝末年,便开始与汉人分庭抗礼,纷纷在各方面出人头地。在

  后梁和吴越的朝廷上扬名亲的危全讽、危存昌兄弟,以及危存昌之

  子危德昭,便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宋代的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兵北虏,江西光泽地方发生

  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

  器了3天3夜之后,骨立而死。

  元末明初,在我国学术界又出现赫赫声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

  ,要研究中国历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献,而二十

  四史之中,宋、辽、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泽,他对于传统文

  化的贡献,不言可喻。根据史载,他是江西金溪人,早年在元室的

  朝廷上,就由于参加《宋史》、《辽史》和《金史》的编修,而深

  负时誉。到了明代,他又与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学术

  上的崇高地位。危素治史的严肃态度,十分值得后世学者效法,据

  说,当他修纂《元史》的“后妃列传”时,由于不信任手旁的现成

  资料,曾经特别买了许多食物送给一些白发宦官,设法获知了实际

  的情形,然后才下笔写书,一点儿都不肯敷衍马虎。

  ● 符号代表非标准汉字,恕无法显示。

姓名叫危群的全国有几人

8人。

  危氏或是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四十位门阀。中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汉、唐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姓的人家。“群”字五行为木,指广结良缘、得道多助、精诚团结。用作人名意指团结友爱、心怀宽广、高朋满座。

现代百家姓中危氏排名第几

  现代百家姓中危氏排名在三百名开外。

  2016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大姓: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2016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至200大姓: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2016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200至300大姓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按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很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是世界上“寻根意识”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血亲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好了,今天关于“全国姓危多少”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全国姓危多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