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时=多少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对应的时间

发布日期:2024-10-13         作者:嘉怡生活网

  用分数表示 13时=( 13/24 )曰

  ====================================

    |真实准确快速完美|

  ====================================

  不懂请追问,解决请采纳为最佳答案,答题不易,谢谢支持!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对应的时间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对应的时间分别是:23时至01时、01时至03时、03时至05时、05时至07时、07时至09时、09时至11时、11时至13时、13时至15时、15时至17时。

  子时是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是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是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是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是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是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是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是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是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申时是15时至17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十二地支的含义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太岁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代文献文记载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天干地支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文言文指夜晚

  1. 凌晨、清晨、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半夜用文言文分别怎样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不知道有用不

2. 文言文鸿蒙夜的翻译讲解

   在文言文中,“鸿蒙夜”是定中短语,可理解为:鸿蒙的夜晚.而“鸿蒙”是古文词语,其语义的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1、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例如:《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 成玄英 疏:“鸿蒙,元气也.”又如:《淮南子·道应训》:“西穷窅冥之党,东开鸿濛之先.”2、迷漫广大貌.例如:《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 颜师古 注:“鸿濛沆茫,广大貌.”又如:宋 范成大《寿栎东斋午坐》诗:“屋角静突兀,云气低鸿濛.”3、东方之野,日出之处.例如:《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 高诱 注:“鸿濛,东方之野,日所出,故以为景柱.”4、混沌;浑噩.例如:唐 韩愈《嘲鼾睡》诗之二:“鸿蒙总合杂,诡谲骋戾狠.”又如:《吴礼部诗话》引 元 王履诗:“半生堕落忧患界,万事元在鸿濛间.”5、指高空.例如:明 刘基《通天台赋》:“矗鸿濛以建标兮,拖甘泉以为祛.”由上可见,“鸿蒙夜”既有“混沌的夜晚”之意,又有“迷漫广大的夜晚”之意,也有“东方之野的夜晚”之意,还有“浑噩的夜晚”之义,更有“高空的夜晚”之意.。

3. 文言文中旦字的意思可以是晚上吗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

   同本义 [dawn;daybreak]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 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3.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4.

   早晨 [morning]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5.

   又如:旦夕之危(比喻非常迫促的危险);旦气(清晨的空气);旦晚(早晚)

   6.

   天,日;某日 [day]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战国策·燕策》

   7.

   又如:一旦(一天之间);元旦(新年的第一天);旦昏(白天与夜晚);旦昼(第二天的白天);旦朝(次日清早)

   8.

   特指农历初一日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 。如: 旦望(朔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旦会(农历初一之朝会)

   9.

   旦角,传统戏剧中的女演员或女性角色类型。女主角称正旦,又有副旦、贴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花旦、色旦、搽旦等 [actress or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opera]

4. 夏天的夜晚用文言文怎么说

   孙权劝《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涂掌事.!"蒙辞军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务,孰若孤 孤读书,自所益."蒙乃始.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阿蒙!"蒙曰:"士别三,即便刮目相待,兄何见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别. 译文 初,孙权吕蒙说:"您现担任要职,习!吕蒙军事务繁借口推辞.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博士 要您广泛阅读,见识前事情罢.您说事务繁,哪比我呢 我读书,自觉收获."于吕蒙始习.鲁肃经寻阳,跟吕蒙道议论军事,非惊讶说:"您现才干谋略,再吴阿蒙!"吕蒙说:"读书离别三,应该重新别眼相看.数哥迟才改变看呢!"鲁肃于拜见吕蒙 母亲,与吕蒙结朋友才辞别. 第二没弄明白给留希望帮助代诗、翻译家卞琳走完九十载历程终于安详走 30代同郑振铎起编《新诗》月刊始我新诗运发展及吸收研究西断变化文谓殚精竭虑硕累累除介绍洋诗我早介绍西现代派文位拓者所些自都离翻译 早听说卞琳赞严复提信、达、雅翻译标准未闻其详1991我北京举办穆旦术研讨前我卞家向卞汇报事谈间少要提关翻译事说 良铮(即穆旦)译诗想象力既洋味洋化拘泥应求展现诗情意境诗译者才种诗化手笔 我唐突问道:说译诗遵循信达雅笑答搞翻译要信达雅教条束缚住翻译种诗歌、说、政论、律、科技等等能都用信达雅标准尤其诗歌单文字讲外诗歌能翻译能凭译者理解 刻意追求形式近似要达种近似必须使译者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种 *** 接着桩往事例80代初海位资深英语教授写篇批评卞译莎剧文章指处误译且用词严厉我文征询卞看没怒反乐呵呵说我同相识、教英语知道凭字典、语看翻译要知道莎士比亚台词诗诗要用、用灵、用 *** 表达看莎剧情别想翻译 挑我文字应我讲究情通形似些诗何押韵光讲应行通我观点同诗毕朔望谈毕我说同意卞琳译论卞琳翻译风格译坛永久怀念 我想卞琳永久怀念仅仅翻译风格治精神品格…… 答采纳率:18.2% 2009-01-21 19:17 检举《囊萤夜读》原文:胤恭勤倦②博通家贫油夏月则练囊③盛数十萤火照书夜继④焉 字词注释 ①选自《晋书》囊萤:用袋装萤火虫囊(n2ng):文作词用意思"用袋装"②胤(yin)恭勤倦:晋朝车胤谨慎勤劳知疲倦恭:谨慎意思③练囊:用白色绢做袋练:白绢文作词用意思"用白绢做"④夜继:用夜晚接着白(习) 诗文翻译 晋朝车胤谨慎勤劳知疲倦知识广博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能经香油(点灯便灯读书)夏夜晚(车胤)用白绢做(透光)袋装几十萤火虫照着书本夜继习着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走失匹马,岐山脚农民捉并给三百起吃(秦穆公)官吏追捕(食马),想按照律处置秦穆公说:德才说畜杀我听说吃马肉喝酒,伤及身体.于便给酒饮秦穆公攻打晋()三百听说秦穆公晋军围困拿着锐利武器相救报答给马肉吃恩德秦穆公擒获晋侯班师 《义猴》原文: 某山隅圃早失偶惟远适乡猎者怜其孤赠猴赤每必链掣离逸五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雨曰:父乎颔乃俱归者家徒壁立养猴遍哭于乡乡乃资掩姐引猴揖谢仍牢守故宅撷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父养五哀伤殊甚未三月偃卧坟间乡怜乃葬于者侧勒石其曰:义猴墓 译文 某山隅妻早逝世远打猎怜孤独于送猴给十喜欢待像亲每门猴都跟着(猴)用链锁着用绳牵着离五 突猴关门奔家泪雨()问:父亲猴点点()于猴同值钱东西没钱给办事猴于乡哭乡于给钱办事要带猴走猴拱手拒绝仍守着原故居每摘每隔五哭场像纪念养五恩情十哀伤够三月坟前乡怜于葬坟旁边立块墓碑面写着:义猴墓曹沫其曹沫鲁凭借其勇敢智谋效力于鲁庄公庄公十喜打仗曹沫鲁齐作战三都输掉鲁庄害怕想要遂邑送给齐求仍曹沫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柯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祭祀坛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齐桓公桓公身边敢任何行问:想要干曹沫说:齐强鲁弱强侵占鲁已经够现鲁京城环已经齐边界想要侵占齐桓公于允诺侵占鲁都给鲁曹沫见齐桓公说 手匕首扔走坛面向北站群臣应该站面容脸色没丝毫变化说做事象前事都没发齐桓公怒想要扩盟约内容管仲说:做快乐贪图利益做使诸侯威信尽失失信任与帮助给于齐桓公侵占鲁城池给鲁曹沫三战所割城池都文征明习字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写十本作标准书迅速进步起平于写字马虎草率给信稍微点符合意定三番五改写怕麻烦书越越发精致巧妙欲速则达原文:夏莒父宰问政曰‘欲速见利;欲速则达见利则事’(《论语》路篇) 译文:()夏派莒父做官(临走前专门拜望师)向孔请教才能治理呢 孔说:做事要单纯追求速度要贪图利单纯追求速度讲效反达目;顾眼前利讲远利益事。

5. 请问:晚上好

   我国古代没有问候时加上时间的习惯,“早上好,晚上好”的说法,是西方人的习惯,因此并无文言文的说法。

   我国古人打招呼是行礼,一般不说什么话。

   例如秦朝时期两人初见,晚辈要向长辈行大礼,大礼指的是叩拜之礼,再次见面者行小礼,即紧走两步,拱手,作揖,头要下底,腰要下弯,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大多以足下,或者是夫子,不才为主。

   明朝时期的礼仪有回归到了之前,文人同辈之间见面,拱手,作揖,为了保证尊重,双手从额头开始下移至胸口,45度弯腰行礼,明朝的礼仪可谓是针对各种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礼仪。至于文人之间的称谓,小可,贤弟,贤兄,或者是敝人为主。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又再一次的把封建制度推向了顶峰,平时的朝拜要跪,见到上级要跪,见到主家也要跪,清朝文人之间大多以先生为称谓,礼仪一般也都是拱手为主。清朝的礼仪复杂是体现在官场,君臣之间。文人之间清朝时期的称谓和礼仪已经很简化了。

  

扩展资料: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文言文

6. 古文中“日中”指几点

   日中在古代指的是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这段时间。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日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猛烈。

   春分和秋分的合称。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四个节气,并且用它们来确定四季的划分。因为春分和秋分这两天昼夜的长短相等,所以又叫做“日中”。

   有的先秦古籍则把“日中”专指春分,如《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就是以二十八宿中的鸟、火、虚、昴四宿作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黄昏时的中星,把春分叫做日中、秋分叫做宵中、夏至叫做日永(昼长)、冬至叫做日短。还有的先秦古籍把一天的太阳正中时叫做日中。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甲已丙丁属于什么时候?

  甲已丙丁属于天干,没有固定的代表时间,代表时间时辰的是地支,具体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扩展资料: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百度百科—天干地支

  百度百科—时辰

倭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什么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几个小时

  日本有系统的日常文化,是从徐福东渡之后开始的,其时辰的规则与先秦时代一致,并且沿用下来,与我国之后的稳定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法虽然异曲同工,但是不尽相同,在时刻上是一致的(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

  先秦“十二时”:

  (一)夜半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11时一当日凌晨1时(北京时间,24小时制,下同)。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孔颖达在为《春秋·庄公七年》中“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一句作疏云:“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天色由黑到亮的这段,都称为夜。“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一年之始为正;一月之始为朔。我国现在的农历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的起点的。尽管古代典籍中对于“朔之始”还有以“平旦”或“鸡鸣”等为起点的多种不同说法,但是,人们总是用夜半子时合朔作为起始点来计算历法的。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不胜枚举。

  (二)鸡鸣

  “鸡鸣”,《辞源》注为:“兵器名。”《辞海》则注道:“②《诗经·齐风》篇名。③乐府《相和歌》曲名。④戈的别称。”这两部工具书都缺注了十二时中的“鸡鸣”的词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时一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等。

  (三)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时—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四)日出

  这个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膏。”“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时一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很多。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再如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五)食时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还有,《文选》中任昉的《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一文说:“淮南取贵于食时。”刘良注:“汉淮南王安好书,天子为使《离骚传》,朝受诏,至食时进之。”

  (六)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时—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日出于旸谷,……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角为隅”,那么这个隅(即斜角)与时间有什么联系呢?如果以《淮南子》的作者,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等人的著书之地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观测点,人们在巳时观察,衡阳、昆吾两山皆在南方,当太阳运行到衡阳上方,还没有运转到昆吾上空时,长安观测点与衡阳上方的太阳的连线,同观测点与昆吾上空的太阳的连线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就是以长安为基准测位测得的巳时与午时这两个时辰形成的交角。这个交角就是太阳在隅中初临时与其在正中时所形成的东倾斜角,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段为“隅中”。

  《春秋左传·昭公五年》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西晋杜预)注:‘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弟。’”这条注释也可作运用“隅中”一词的古文例证。

  (七)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时一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这样的商品交换的初期活动,就在日中时辰进行。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另外,《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八)日昳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时—15时。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九)晡时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时—17时。古时“晡”与“馎”相通。《说文段注》:“馎,申时食也。……‘馎’,一作‘晡’引申之义。凡食,皆曰馎。又以食食人谓之晡。”

  “晡”( 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古人还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

  (十)日入

  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时—19时。

  “日入”一词似始见于《春秋左传正义》:“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在《庄子·让王》中有这样一段话:“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烯;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十一)黄昏

  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时一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黄昏”这个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里经常出现。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词人在这词句中把“黄昏”作为青年男女幽会的美好时刻来使用,是极确切的。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则流露了作者李商隐对自己年华迟暮的慨叹。

  (十二)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时—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L雀东南飞》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宋代吴曾的《能改斋漫录》中有这样一句话:“熙宁二年十一月,京师每夕有赤气,见西南隅,如火,至人定乃灭。”了解了“人定”的时间概念,就可以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

  王充《论衡》卷23《?时篇》说:“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初,十二支名与十二时名已配合运用,排定次序。之后,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十二时》歌。在莫高窟发现的敦煌遗书中,大量地保存了这类作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去翻翻最近出版的《敦煌歌辞总编》。

  十二时的各个时辰的部分别称,也就是后来的发展名:

  夜半:子夜 夜分 中夜 未旦宵分

  鸡鸣:荒鸡

  平旦:平明 旦明 黎明 早旦 日旦 昧旦 早晨 早夜 早朝 昧爽 旦日 旦时

  日出:日上 日生 日始 日晞 旭日 破晓

  食时:早食 宴食 蚤食

  隅中:日禺 禺中 日禺

  日中:日正 日午 日高 正午 亭午 日当午

  日昳:日昃 日仄 日侧 日跌 日斜

  晡时:馎时 日馎 日稷 日夕 夕食

  日入:日没 日沉 日西 日落 日逝 日晏 日旴 日晦 傍晚

  黄昏:日夕 日末 日暮 日晚 日暗 日堕 日曛 曛黄

  人定:定昏 夤夜

  ①据顾炎武《日知录》卷20“古无一日分为十二时”一则考证,在先秦、西汉时,用十二名与地支配合来记十二时,还没有确定出一个系统,使用上比较紊乱。

古代的一刻等于多少分钟?

  1、一刻意思是指15分钟;亦指一会儿,片刻。

  2、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14.4分钟,至 清 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扩展资料

  详细解释:

  1、释义:(1).表示时间。古以漏壶计时,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14.4分钟,至 清 初定为九十六刻,一刻即为15分钟。今用钟表计时,一刻亦即15分钟。

  2、出处:《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

  3、示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中:“及期,帝候日於庭,谓 淳风 曰:‘吾放汝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老舍?《离婚》十:“两位小天使在东屋玩了有一刻来钟。”

  4、释义:(2).指短暂的时间,犹片刻

  5、出处:唐?白居易?《短歌行》:“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6、示例:清?郑燮?《扬州》诗:“繁华一刻人偏恋,呜咽千年水不流。”?茅盾?《子夜》十:“ 杜竹斋 的脸色却一刻比一刻苍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一刻

古代12个时辰,每个时辰出生的命运都不一样,分别叫什么呢?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称呼如下:

  1、夜半

  23:00-01:00丨子时

  释义: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灯火幽暗,夜色阑珊。

  2、鸡鸣

  01:00-03:00丨丑时

  释义:

  鸡鸣,或曰荒鸡。此时,轻风拂过梦境,万籁俱寂。偶有几点寒鸦惊起,绕树三匝,飞掠皎皎明月。

  3、平旦

  03:00-05:00丨寅时

  释义:

  平旦,又称黎明、日旦。此时,天色朦胧,尚未破晓。大地漆黑幽暗,天上微微发白。

  4、日出

  05:00-07:00丨卯时

  释义:

  日出,亦称破晓、日晞。此时,太阳跃出地平线,光耀大地。古代官员上早朝。衙门口点名时,恰是卯时。故而将“点卯”称为上班报道的说法,沿用至今。

  5、食时

  07:00-09:00丨辰时

  释义:

  食时,亦称早食、宴食。这一时段,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秦汉时期,民间一天两顿,以”朝食“为主餐。

  6、隅中

  09:00-11:00丨巳时

  释义:

  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时,临近中午,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7、日中

  07:00-09:00丨午时

  释义:

  日中,又名日正。此时,太阳行至中天,烈日当头。上古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段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

  8、日昳

  13:00-15:00丨未时

  释义:

  日昳,又名日央、日仄等。此时,太阳偏西,以中天为界,与隅中相对。

  9、晡时

  15:00-17:00丨申时

  释义:

  晡时,或曰夕食、馎时。是古时汉人吃第二顿饭的时段。

  10、日入

  17:00-19:00丨酉时

  释义:

  日入,又叫日没、日沉。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夕阳西下。古人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11、黄昏

  19:00-21:00丨戌时

  释义:

  黄昏,亦称日暮、日夕。此时,夕阳沉没,万物朦胧,一更欲黑而未黑。

  12、人定

  21:00-23:00丨亥时

  释义:

  人定,即人静。也叫定昏、夤夜。乃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此时,二更夜已深,人们安歇入眠。

扩展资料:

  养生方法:

  1、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睡眠的好坏,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胆气,阳气生发的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人的精神状况就好!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

  时辰宜忌:宜:睡觉。

  忌:熬夜,吃夜宵。

  2、丑时:1:00~3:00——肝经最旺

  肝主藏血,肝主筋,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因此丑时好好睡觉,可以养血,养筋,可以使人才思敏捷,决策力强。丑时是阳气生发的重要阶段,丑时阳气的生发对全天阳气的生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特别容易烦躁

  时辰宜忌:宜:熟睡;

  忌:熬夜,生闷气,久视。

  3、寅时:3:00~5:00——肺经最旺

  寅时深度睡眠是对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对人体气血的输布,对人体经络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寅时养生,重在确保深度睡眠!确保气血的输布,确保经络的气血动力,确保人体由静向动的过度,确保新一天工作和生活。

  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缺盆部疼痛

  时辰宜忌: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肺经;

  忌:熬夜。

  4、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

  卯时排大便,是排大便最佳时间。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将废物传至大肠,若此时不解,身体会将毒素和废物重新吸收。同时,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时,肺气实,最容易解出。因此,养成卯时大便的习惯,是卯时养生的重要方面。

  常见症状:牙齿疼痛、颈部肿大

  时辰宜忌: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排便;

  忌:饮酒,睡懒觉。

  新华网——正文> 时辰古韵一日思君十二时

  新华网—— 正文> ?> 军医详解十二时辰如何养生(一)

  好了,关于“13时=多少曰”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13时=多少曰”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A+
标签: 13时=多少曰